浅谈 996
背景
谈到996,是最近的热点话题之一。
996.ICU: 工作 996, 生病 ICU。
955.WLB: 工作 955,work–life balance (工作与生活的平衡)。
1155.Life: 工作 11-5-5,生活为先。
我也聊聊我对996的一些看法和思考。
我眼中的996
从公认的角度来看,就是早上9点上班,晚上9点下班,一周6天。
从动力源来看,我经常将一切事物的动力源抽象为主动和被动。对于一个人来说,动力源就是热爱和逼迫。热爱,是主动地表达,逼迫,是被动地执行。我以前也写过一篇类似的文章。
热爱,是源自内心的热情;逼迫,是一种带有压力的推动,可以是环境发起推动,也可以是自身发起推动。
对于996的动力源,也分两种,一种是热爱,另一种是逼迫。
从收益角度来看,我们都能判断:热爱 > 逼迫。
热爱,仿佛是一个人内心的无限动力源,再每当面对诱惑,每当遇到困难,像心中一个光影那样,让自己再多冲一把。
逼迫,就像是被放进了一个没有尽头的游戏,游戏必须玩到一定的时间才能结束。关键是,参与了第一场游戏后,连回味和调整状态的时间都来不及,就开始进入第二场游戏。然后是第三场,第四场……一个鲜活的人,变成一个麻木的“机械人”。
分析原因
但事实上,热爱的人毕竟是少数的,大部分人还是处于被动的状态。回看周围,天天996还觉得996让自己幸福感爆棚的人,几乎没有。反而是那种,即使环境不要求996,夜晚、周末都看到还在研究技术的人,让人佩服和感叹。
其实,我们都倾向于热爱,不喜欢逼迫,但为什么我们还大量的做着被逼迫的事?
我简单分析:
- 生产链路上,当消费者成本低,当服务者成本很高。因此,大家都喜欢当消费者,不喜欢当服务者。消费者只需要付出货币,服务者是需要通过各种手段为消费者提供服务。
- 这个世界是多元的,我们的爱好也是多元的。随着时间的更替,环境的对个体的影响,人的想法也会随着改变,兴趣爱好也自然地发生改变。
- 职业,不等于爱好。比如,在学校的时候,我的学业方向的电子设计和创新,但是我那时候狂热于前端,上完课就想着去写点有趣的东西。工作以后,当我职业前端的时候,我又有了花艺、烘焙这样的爱好。不是说不爱了,而是当这件事还是爱好的时候,我们可以选择做里面有兴趣的事,但是一旦变成职业,就有很多不得不做的事。但也有特例,有些目标非常明确,实力非常强劲的人,才能选择职业趋近于爱好。
解决方案
与其每天活在令人内心矛盾的被动状态之中,还不如伸手去解决。要解决这样的困扰,是一条艰难的路,但是我是这么想的:
职业生涯就像是这样两条条路:
在能力上:无所不学 -> 明确方向 -> 成为专家 -> 创新扩展 -> 领域巅峰
在生存上:解决温饱 -> 实现小康 -> 自主创业 -> 财务自由 -> 扶弱救贫
为什么要提职业生涯呢?
因为,只有知道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路线,才知道自己热爱的驱动力。对于相似的职业生涯模型,具体要怎么走,是根据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定的。不一样的人,起点不一样,终点也不一样,过程消耗的时间也不一样。有的人可能从“自主创业”,到“扶弱救贫”。有的人从小白式的“无所不学”,快速到达“领域巅峰”。
一旦我们知道了我们要走的路线是什么,就知道当前这个阶段我们该以什么样的节奏奋斗。
如果我们期望的能力和生存仅仅停留在无所不学和温饱上,那么就失去了目标的意义,自然996就变成了百分百的逼迫。
如果我们的目标是前进的,我们就要考虑,如何实现我们的目标,自然而然,我们就不会在意996本身,而是做的事情是不是自我主动的。
并且,不要轻易放弃。
有人说,即使我是这么想的,环境也是没有办法改变。
那就要考虑另一方面的问题,向上管理和影响力,如果你在的环境和心里预期不一致,就得跟周围进行沟通和摩擦,如果觉得自己的想法是对的,就通过自己的能力影响团队。这次的996.ICU的仓库就是一次影响力的最佳实践。 首先第一个要影响的,就是自己的上级,影响了他,你的影响圈子就又扩大了一圈。至少,这个世界能好一点。如果环环相互影响,是不是就以为着接近理想中。
但最后,很多人也还是会选择离开。但是跟很多人交谈后,离开不一定是一个好的选择。很多人只是匆匆离开,可真的到了选择另一个地方的时候,根本不知道会比原来更好还是更差,只能说是碰运气。如果你做出了你最大的能力输出,再考虑离开吧。
总结
如果你遇到了996的困扰,希望能用理性的角度去看待,特别从重视几个角度去分析:
- 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
- 学会向上管理和影响他人
- 努力过才有资格放弃